作者:云娜 師慧杰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堅持以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為中心,把群眾所求作為第一要務,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不斷創(chuàng)新“大數據+網格化+協(xié)理員”社會救助機制,將救助困難群眾從“人找政策”徹底轉變?yōu)椤罢哒胰恕?,讓社會救助更加及時、精準、高效、溫暖。
察右前旗共有各類社會救助對象59785人,其中農村低保28050人,城鎮(zhèn)低保2059人,農村特困人員2329人。面對群體基數大、服務需求多這一實際,2019年察右前旗率先制定了《察右前旗民政協(xié)理員工作管理辦法》,建立主動發(fā)現機制,發(fā)揮村(居)“兩委”成員、村民小組長、網格員、民政協(xié)理員、社會工作者等人員,貼近群眾、熟悉民情的優(yōu)勢,將“等群眾上門”轉變?yōu)椤案刹恐鲃由祥T”,切實做到了早發(fā)現、早介入,確保困難群眾得到及時、公平、精準的救助。
為了實施“四推進”工作創(chuàng)新機制,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察右前旗緊密結合全旗實際,相繼三次修訂察右前旗低保綜合認定辦法,在放寬特殊困難群體進入低保的同時,也收緊了“懶漢”進入低保的關口,救助對象認定的“篩孔”更加科學精準。實施低保綜合認定以來,累計新納入剛性支出大的低保對象5342人,占目前低保對象總人數的20.8%。
開展社會救助,不能單靠民政部門一家,加強部門協(xié)作,實現數據共享才是正確的選擇。為此,察右前旗積極構建旗、鄉(xiāng)、村(社區(qū))三級聯(lián)動排查網絡,將城鄉(xiāng)低保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對重殘、重病、單親、高齡等重點對象家庭按季度進行分片定期走訪,及時發(fā)現致困因素、及時落實救助舉措,努力將辦結時間縮短到20個工作日。同時,察右前旗組織協(xié)調醫(yī)保、住房、教育等部門,對非察右前旗戶籍的低保對象實現身份互認,讓在居住地申辦低保的非本旗戶籍對象也能夠在察右前旗享受相應的醫(yī)療、教育和住房救助等,進一步增加了綜合救助含金量。
在部門實現有效協(xié)調配合的前提下,察右前旗積極推進“互聯(lián)網+社會救助”平臺建設,只需通過手機微信關注“烏蘭察布市民政局社會救助微平臺”公眾號或登錄“察右前旗民政”公眾號,即可自主提交救助申請,實現救助申請足不出戶就可完成。不僅如此,察右前旗民政部門與技術公司還開發(fā)了社會救助平板執(zhí)法系統(tǒng),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實現導航直接入戶、調查信息采集實時上傳,直接制作成電子檔案,上傳率達100%,減少了拷貝、復制、上傳等工作環(huán)節(jié),工作效率顯著提高,基礎數據更加準確,有力推動了分類施保、信息共享、綜合救助等工作的開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2022年,察右前旗民政局被民政部評為“全國社會救助先進單位”,內蒙古僅3家單位獲此殊榮。下一步,察右前旗將繼續(xù)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始終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多做接地氣、暖民心的事,讓困難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責任編輯:李斌